济源扶贫:以工带农开出“幸福花”
“曹小旦元、程国中元、付水勤元……”日前,在邵原镇花园村的河南巨力钢丝绳产业扶贫项目索具加工基地,村民们排队领工资。这已经是他们今年第五次领了。
工业是济源的主导产业,更是强区之本。相关部门联动协作,着眼发展实际,以工带农、以强带弱、以优带差,将加工厂房建在田间地头,将扶贫技能送到千家万户,让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带动,以勤劳双手走上致富道路,确保拔掉穷根,全面过上小康生活。
在花园村加工基地,厂房内余名村民有序分布,各自忙碌。“干了一个多星期,挣了多块,这活可干!”曹小旦是花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受疫情影响未能外出打工。在村干部的号召下,曹小旦与妻子、儿子全员出动,来加工基地上班。经过一周的学习培训,一家三口很快上手,每人每天能赚元左右。“既能挣钱,又能照顾家里。”对这份工作,曹小旦越合计越开心。
索具加工是体力活,免不了受脏受累,起初大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。为了动员村民来上班,村委会主任曹卫国费尽了心思。他一边组织村干部全面摸排村民就业情况,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动员;一边组织村干部带头利用闲暇时间来加工基地做工。第一次发工资时,曹卫国不仅在村里的公告栏张贴出大红色的工资明细,还利用大喇叭在村里喊了一遍一遍又一遍。
“以前是我鼓励大家积极干活,现在是乡亲们每天督促我早点来工厂开门。”曹卫国笑着说,在发了几次工资后,大家伙儿尝到了甜头,一个个干劲十足。如今,连邻村的村民都找上门申请加入。
成永刚妻子李振琴
多元发展扶贫产业,多种渠道拓展就业,多方发力拉动扶贫消费。“村民增加收入、村里发展经济、工厂有了劳力,工业企业扶贫带贫实现了多赢的局面。此举不仅为村里留住了人,增强了村里的造血能力,更带动了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。”示范区扶贫办主任贺双福说,当前济源田间地头扶贫项目星火燎原、活力迸发,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,持续增收。下一步,济源将继续大力发挥工业优势,巩固脱贫成果,提升脱贫质量,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带动乡村振兴,让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充满希望的田野。